五月五,端午节,包粽子,赛龙舟
发布时间:2019-04-15 23:09:07 浏览次数:478次

五月五,端午节,包粽子,赛龙舟
很多人都认为端午节源于对屈原的纪念,其实在农历五月初五原本是我国吴越地区的传统祛病防灾节日,称为端午节。战国时期,秦军灭楚,爱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汨罗江殉国,后人便将这一天作为屈原纪念日,举行赛龙舟、投江粽等活动,祛病防灾的本意反而逐渐淡去!
而人类吃粽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。

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在不仅懂得直接用火烤食物,还掌握了石煮法。

为了方便取水,人们大都依水而居,她们在河边挖一个大小合适的小坑,衬上宽大的植物叶片,一口简单的“锅”便做成。

经沙土的过滤,渗入坑中的河水清澈洁净。将石子儿在火堆中烧热,与食物一起在放入水坑,石子儿的热量被水吸收,很快将食物煮熟。

后来有人将食物用植物叶片包裹扎牢,再放入水坑中煮熟,加工过程更加简便、卫生,这便是粽子的雏形。
如今,人类能够吃到口味丰富的粽子,还有这么个传说——台骀(dài)治水。

相传在台骀(dài)是黄帝的五世孙。曾任帝喾(kù)的玄冥师,负责治水。由于他治理汾河有功,被尊为汾河之神,也称为台神。

当时山西境内的时候汾河经常泛滥,台骀奉命治水。他来到汾河流域,率领当地民众勘察水道,了解灾情,共同治理水患。

因劳工数量太多,送饭成了问题。人们就把饭食装在竹筒内,或者用芦叶包裹,从上游抛入河中,下游的人捞起来就可以吃到。

粽子这种食品在台骀治水过程中非常盛行,更有人推陈出新,馅料不仅限于传统的黍米,还添加了各种食材,美味粽子的口味越来越多。

这么诱人可口的粽子,是不是很想咬上一口吖
